<object id="174vw"><u id="174vw"><form id="174vw"></form></u></object>

  • <rp id="174vw"><object id="174vw"></object></rp>

  • <rp id="174vw"><object id="174vw"><blockquote id="174vw"></blockquote></object></rp>

  • <progress id="174vw"></progress>

    2023年4月25日知識產權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

    日期: 2023-04-26 14:51 ???? 來源: 市政府辦公室

    字號:

    新聞發布會現場

    煙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高冬

    大眾網記者 王艷 湯淼 實習生 修春梅 煙臺報道

    4月25日,煙臺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2023年知識產權保護專題新聞發布會”。會上,煙臺市市場監督管理局黨組成員、三級調研員高冬介紹,2022年煙臺市辦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218件,查堵處置網絡有害信息23000余條,辦理知識產權公證474件,截至2022年底,全市新增授權發明專利3869件。

    高冬介紹,2022年,煙臺市全面實施《煙臺市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主要指標任務圓滿完成。獲批全國首批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示范城市、全國首批知識產權糾紛快速處理試點和全國第二批專利復審無效案件多模式審理試點、全國首批“專利導航服務基地”,圓滿完成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兩項揭榜掛帥任務,三個創新案例被省政府在全省自貿區推廣。在山東省政府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領導小組對各地市開展的知識產權保護檢查評議工作中,煙臺市被評為優秀等次,在全省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中,“知識產權保護”和“高價值專利培育”兩個指標均排名第一。

    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多個“首家”落地煙臺

    強化知識產權“嚴大快同”保護,推動“體系化”治理。先后成立全國首家知識產權檢察辦公室,全省首家知識產權犯罪偵查大隊、首家“互聯網+”模式知識產權巡回審判庭和首家打假聯盟,創新膠東半島城市群、大連環渤海城市群、黃河生態經濟帶跨區域執法協作和知識產權糾紛非訴解決等工作機制。

    市市場監管局加強行政指導,高頻組織各類專項執法行動。開展北京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知識產權保護專項整治活動,查處非法使用冬奧會奧林匹克標志案件16起。開展“華潤”字號及商標權保護、知識產權代理機構“藍天”行動、打擊惡意申請注冊商標行為、地理標志保護、商標代理行業整治等系列專項行動,全市查辦商標、專利、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行政處罰案件358件;開展專利侵權糾紛裁決示范建設,健全專利行政裁決與專利確權程序聯動、司法銜接等機制,實現案件無障礙流轉,全市辦理專利侵權糾紛案件218件,辦理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案件8件;加強知識產權領域信用監管,查辦無資質代理專利申請案件2件,惡意申請商標注冊案件4件,列入嚴重異常名錄5件;出臺《煙臺市知識產權領域約談制度》,約談存在不規范代理行為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2家。開展知識產權保護行政指導,組織75家企業購買專利保險,提高企業知識產權保護能力與風險防御能力;3家單位及園區入選山東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3家企業入選山東省重點產業知識產權海外風險防控項目;指導11家社會組織開展涉外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對20余家企業開展了海外維權應對指導,給予海外維權成功企業最高100萬元補助。煙臺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局認定的第一批知識產權糾紛快速處理試點地區和第二批專利復審無效案件多模式審理試點單位,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進一步完善。

    市司法局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法律服務與法律援助,建立維權援助綠色通道。健全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制度機制建設,積極發展設立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組織,不斷提高知識產權糾紛化解質效。推動公證機構創新開展涉知識產權公證服務,煙臺市魯東公證處與中國(煙臺)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合作,設立全省首家知識產權保護公證服務中心,全年共辦理知識產權公證474件,有效助力企業參與市場競爭。

    煙臺法院充分發揮知識產權審判激勵和保護創新的職能作用,優化創新創造創業法治環境。向上申請增設具有知識產權管轄權的基層法院,開發區法院、招遠市法院被新增為具有知識產權民事、行政案件管轄權的法院,全市知識產權審判體系進一步優化。聯合市市場監管局、市檢察院、市公安局等部門開展“4.26”知識產權保護周活動,發布年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典型案例、年度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白皮書。探索“行政調解+司法確認”模式,做出全市第一份知識產權行政調解司法確認裁定書,推動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與行政工作有效銜接。完善膠東知識產權保護協作機制,加強區域間知識產權司法協作,實現跨區域資源共享、信息互通、司法互助。

    煙臺海關制發2022年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方案,全年共采取知識產權保護措施800余批次,查獲侵權商品6.2萬件。結合“龍騰行動”重點企業、“好品山東”品牌名單企業確定煙臺海關知識產權保護企業清單,為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支持。關區首家試點“知識產權預確權”機制,協助企業提升通關速度,入選國務院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部際聯席會議辦公室發布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第一批典型案例》。全年開展預確權3批次,涉及貨物10萬余件。推廣“商標智能識別”APP的應用,解決貨物查驗環節商標識別時間過長的痛點問題。使用移動查驗單兵對商標拍照,有效提升現場關員打擊侵犯知識產權水平,該項制度入選山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制度創新成果,在全省復制推廣。

    市公安局與市市場監管局、省藥監局區域檢查第四分局共建“協作聯動辦公室”,三方派員合署辦公,提高行刑銜接效率。從以打擊促保護的角度強化對知識產權的刑事保護力度,2022年,共偵辦侵犯知識產權類犯罪案件32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15名,涉案價值1.2億余元。在黃渤海新區打造知識產權刑事保護“智慧電子地圖”,實現了對轄區重點保護企業經營技術信息“一圖展示”和日常管理服務“可視化”,目前納入電子地圖管理企業72家,煙臺市知識產權重點保護企業覆蓋率達到70%。成功偵破一起侵犯著作權案,抓獲犯罪嫌疑人2名,涉案價值1100余萬元,該案作為典型案件被省高檢、省公安廳聯合掛牌督辦。

    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實施青少年版權保護季行動、開展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劍網2022”專項行動,全市核查涉嫌侵權投訴舉報、上級交辦案件線索30余起,共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1.192萬冊(件),查堵處置網絡有害信息23000余條,取締關閉非法網站98個,查辦各類“掃黃打非”案件409起,查處一般程序著作權案件52起,刑事移交立案案件1起,涉案違法經營金額達1千多萬元;加快推進煙臺市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國產軟件正版化工作,保障國家文化安全,廣泛營造良好的版權保護氛圍。

    市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在強化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上全面發力,2022年,煙臺市商業秘密保護示范基地、青島知識產權法庭煙臺巡回審判庭及商標業務煙臺受理窗口揭牌運行。全年辦理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案件121件、調解案件500余件,提供17份專利侵權判定咨詢意見。共接收各類專利申請2358件,預審合格1091件,授權941件,平均預審周期僅3.2個工作日,預審合格發明專利授權率87.9%,居全國第二位,高出全國平均值近10個百分點。預審合格發明專利榮獲中國專利優秀獎,實現該獎項“零的突破”。全年為378家煙臺企業辦理1721件次專利質押登記,融資金額超64億元。開通專利、商標、地理標志一站式知識產權綜合服務窗口,實現30余項業務“一窗通辦”,自2021年12月商標受理窗口開通以來,辦理商標業務330件次,其中商標注冊申請43件,商標變更、續展、轉讓等后續業務135件,商標繳費152件。

    運用創造提質增效!新增授權發明專利3869件

    完善知識產權激勵獎勵政策。市政府出臺《煙臺市支持優質高價值專利創造辦法》等政策,制定創新主體重點培育措施29項。市財政局聯合市市場監管局印發《煙臺市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資金實施細則》,為推動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資金保障。截至2022年底,全市新增授權發明專利3869件,同比增長55.6%;累計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13889件,同比增長31.1%,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9.55件,較2021年底提高4.64件;新增國內商標申請2.64萬件,同比增長27.44%;核準注冊1.89萬件,同比增長28%;累計有效注冊商標14.42萬件,同比增長20.78%。新增6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包攬第四屆山東省專利獎兩項特別獎,獲得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獎一金一銀及六項優秀獎,獲獎質量位居全省第一,累計獲獎數量居全國地級市前列。

    開展高價值專利培育。組織開展3個區域規劃類、12個產業規劃類專利導航項目,完成24個省、市專利導航項目驗收。新增6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示范企業,包攬第四屆山東省專利獎兩項特別獎,獲得第二十三屆中國專利獎一金一銀及六項優秀獎,獲獎質量位居全省第一,累計獲獎數量居全國地級市前列。試點開放許可的專利權人數量達到6家,專利數量174件,惠及中小企業10家,達成許可數量16件。

    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加速。設立8000萬元知識產權運營基金,重點投資具有核心知識產權的企業,已完成投資金額1500萬元;建成6000平米知識產權服務業集聚區,引進橫琴國家運營平臺、廣州高航等30余家國內優質服務機構入駐;建成生物醫藥、新材料、地理標志、海洋、汽車裝備、海洋生物食品6家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中心,全省首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即將上線,全市知識產權服務機構近300家;開展25項企業運營類專利導航項目建設;推動服務機構為1049家中小企業提供托管服務。

    Produced By 大漢網絡 大漢版通發布系統